為何讀《明朝那些事兒》就討厭清朝 讀完《明實錄》又討厭明朝呢?
恨不能相逢
說到明朝和清朝的一些事情,有的時候還真的挺復雜的,如果要仔細的說,那還是挺難一下就說完的,要說不知道的多少天了,所以我們今天不說這個,我們說和明朝還有清朝相關(guān)的書籍的一些問題,話說有讀者獨到了《明朝那些事兒》,又有人讀到了《明實錄》,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就開始討厭明朝,但是讀完《明實錄》之后又開始討厭明朝,這就很有意思了,那么有的人問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繼續(xù)來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我的回答是:因為人是矛盾的,是感性和理性的集合體。讀《明朝那些事兒》,我們感性一時間占了上風,所以讀完后第一反應便是愛明朝、恨清朝。但是,激情過后,理性回歸,當我們再認真讀完《明實錄》,便會明白,明朝并不像當年明月講的那么好,他有很多很多問題。和清朝相比,它許多方面差得遠。

感性讓我們的莫名其妙恨上了清朝
《明朝那些事兒》,語言幽默風趣,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對許多我們在歷史書中看起來很抽象的人和事,當年明月用現(xiàn)代人習慣的說話語氣,同時加進去個人的感情和思考,完美的做了詮釋,從而讓人想看、覺得好看、看了還想看。
通常來講,當我們讀一本書的時候,如果感覺它寫的很好,很切合我們的實際,讀起來很舒服,我們就會不知不覺認同書中的許多觀點。我們在讀《明朝那些事兒》時,就是這樣。書讀完了,作者刻畫的那些美好的形象、作者的觀點也扎根在我們的腦海中了。
所以我們會忍不住想,這么強大的、精彩紛呈的明朝,如果能夠再延續(xù)1000年至1萬年,那該多好啊!可結(jié)果呢?是看起來很野蠻、很落后的清朝,推翻了明朝。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清朝摧毀的不是明朝,而是我們心中美好的夢。所以我們恨他,就在所難免了。
舉個不恰當?shù)睦?。你暗戀上同班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每天光看著她都非常開心,希望永遠能夠保持這種美好的感覺。然而有一天,另外一個男生和她牽手了,你的夢,碎了一地……
在這個例子中,你就是喜歡《明朝那些事兒》的讀者。你暗戀的女孩子,就是明朝。而那個男生,就是清朝。

理性讓我們開始反思,明朝是否真的有那么好?!
首先這里要講清楚一個觀點?!睹鲗嶄洝泛汀睹魇贰凡皇且换厥?。
《明史》是清朝官員修訂的,為了拔高清朝,有時候會刻意的貶低明朝,所以有些表述是很不客觀的。另外,編寫《明史》的時候,距離有些事情發(fā)生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了,要難免會有些資料不可靠,表述不夠精確。
《明實錄》在這方面則做的比較好。首先,它是由明朝歷代史官編纂的。其次,內(nèi)容除了明成祖朱棣繼位之后,刻意刪改了一部分外,其余內(nèi)容可靠性非常高。再者,因為記載的時間與事情發(fā)生的時間離得很近,有時候甚至就是同一天,所以資料準確性很高。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明實錄》就相當于每天日記,皇帝什么時間見了什么人,說了什么話,晚上和誰睡的覺,都要一五一十、原原本本的記下來。
正是因為太真實了,所以我們從中會看到,明朝的人和事,并不像當年明月寫的那么好,而是問題多多,甚至有些事情特別殘忍。看的時間越長,了解的東西越多,我們就越來越接近一個真實的明朝,開始把目光聚焦到他的不足上。
比如,皇帝不敬業(yè),幾十年不上朝啊。比如,太監(jiān)專橫,太監(jiān)誤國,等等。而這些毛病,清朝都沒有,或者很少。兩相對比,我們就越來越喜歡清朝。
明清兩朝各有特點,不應厚此薄彼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有一個很著名的觀點,叫做:評價歷史中的人和事,要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從他的個人的階級以及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出發(fā)。
根據(jù)這個原則,我們來評價一下明朝和清朝。
首先,明朝確實有很多問題,比如說皇帝不上朝、太監(jiān)干政、內(nèi)斗不止等。但明朝也不全是問題,他也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它有一套成熟而完善的政權(quán)運作機制,可以確?;实蹘资瓴簧铣?,朝廷仍然能夠有效運轉(zhuǎn)。
其次,清朝有很多優(yōu)點,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鑒了明朝的優(yōu)點,總結(jié)了明朝的教訓后才能做的這么好的。同時,它也有很多缺點,比如,大興文字獄、閉關(guān)鎖國等。

總結(jié)語:
習大大曾經(jīng)講過一段話,叫做:不能以改革開放之后的成績來否定改革開放之前的那段歷史,也不能以改革開放之前的歷史,來否定改革開放之后的成績。
我覺得,也可以借用這個觀點,來評價明朝和清朝的功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