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女子相撲是什么樣的?女子相撲為何被禁止?
爬墻去約會
要說日本現(xiàn)如今非常流行的相撲活動,最初其實是起源于中國的,這一點應該有不少人都是知道的,但是如果要說宋朝時期,不僅有男子之間的相撲,其實竟然還有女子之間進行的女子相撲,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了。不過在歷史上確實如此,女子相撲不僅引得很多平民觀看,就連當時的皇帝宋仁宗也非常喜愛。按理說,如果是皇帝對于一樣東西很喜歡的話,民間應該更加流行才是,但為何后來,女子相撲卻絕跡了呢?女子相撲究竟因為什么原因,竟然會被禁止?曾經(jīng)存在于世的宋朝女子相撲到底是什么樣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宋朝女子相撲簡介
女子相撲是中國古代娛樂項目,亦稱角力、相撲,即后來的摔跤。在宋代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宋仁宗就因為愛好女子相撲而被司馬光上書《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勸諫。
中國古代角抵亦稱角力、相撲,即后來的摔跤。相撲源于中國,今被日本奉為國技。有關(guān)海外女相撲的性感底線,《日本書紀》記載雄略天皇在位曾“令宮女脫其衣,去其裙,著以兜擋,令相撲之”。不過和宋代相比,遜色不少。
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與說書唱戲不同,相撲是個力氣活,極具競爭性,“賽關(guān)索”、“囂三娘”、“黑四姐”……只這些香艷加粗獷的藝名就足以引人好奇,再加上碩大無比的玉體相互角力,而且是赤膊上陣,在那個絕無今日開化的時代,想不叫座都難。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只不過叫法不一,有稱“角抵”的,也有叫“爭交”的。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jīng)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愿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
皇宮里的妃子們,整日沒事可干,特別喜歡相撲?;蕦m里的女子相撲,觀賞第一,比賽第二。她們比賽時,比段三娘脫得更多,不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丟在桌子上,而且里面那一抹紅肚兜也丟在一旁,先是扭胯送腰走幾個臺步,“對打套子,令人觀睹”,亮相驚艷,拉拉人氣,然后才是“以膂力者爭交”,一對肉團,滾來滾去,香汗淋漓,嬌喘微微。
宋代市井生活異常熱鬧,一幅《清明上河圖》足夠說明一切,相撲運動這個時候發(fā)展到頂峰。當時坊間出現(xiàn)諸如賽關(guān)索、囂三娘、黑四姐等一批女相撲競技高手,《武林舊事》稱她們“女飚”,指其招數(shù)變幻難測,身法疾速如風之意,這些女相撲高手的主要任務是熱場,為男相撲正式比賽制造氣氛,提升人氣。只要她們登臺,三教九流紛紛聚攏過來,叫聲、喊聲、嘻笑聲一浪勝似一浪。
2.女子相撲是什么樣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圓古代也有相撲,只不過叫法不一,有稱“角抵”的,也有叫“爭交”的。
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jīng)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愿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肆”,一睹為快。
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與說書唱戲不同,相撲是個力氣活,極具競爭性?!百愱P(guān)索”、“囂三娘”、“黑四姐”……只這些香艷加粗獷的藝名就足以引人好奇,再加上碩大無比的玉體相互角力,而且是赤膊上陣,在那個絕無今日開化的時代,想不叫座都難。
當時的女子相撲多安排在男子相撲前進行,主辦方的目的很明確。打女人牌熱場子聚人氣。還別說,效果就是好,身懷絕技的女子相撲選手們擂臺上驚艷一立,立馬會招攬成群的看客。不過最吸引人的看點還不是比賽本身,而是選手們動爆火辣的裝束。這些大姐個個輕裝上陣。具體輕裝到什么程度,史書上沒有詳細說,但有“裸戲”的記載,想必是“輕”到了最大限度——能不遮蓋的地方盡可能地省略掉了——據(jù)稱袒胸露懷是該項活動的一個游戲規(guī)則,這種十足的“肉搏”表演,如果套用文雅點的話,稱其為人體藝術(shù)展示似乎未嘗不可。
3.為何女子相撲被禁止
要說市井小民里三層外三層地爭看稀罕不足為怪,因為他們原本就見識少。可見多識廣的皇帝也不顧高貴身份來湊熱鬧,就有些令人貴解了。不過費解歸費解,人家宋仁宗就是不顧世俗開眼界,開心來觀看了。
嘉佑年間的一個上元日,宋仁宗趙禎帶領妃子到宣德門廣場與民同樂。當時,廣場上正進行熱鬧的百戲表演。宋仁宗東瞅瞅西看看都沒興趣,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火爆進行中的女子相撲表演,一下來了興致,很投入著觀看起來。估計靚麗風采和精湛技藝打動了宋仁宗,他當即指示對這些選手賜銀絹予以獎勵,皇上的賞賜令選手們感奮不已,表演愈加賣力,精彩場面不時出現(xiàn)。
宋仁宗的行為卻激怒了一位頗有名望的朝臣——負責為圣上寫起居注的史官司馬光,司馬光認為宋仁宗此舉太不應該,在如此神圣的地方上演這種很“黃”很“暴力”的“裸戲”本已荒唐?;噬喜粌H不取締,反而在大庭廣眾下帶頭觀賞,不但自己看,還讓妃子們一同看,這叫什么事!往輕里說叫有傷大雅,往重里說就是有傷風化。于是憤然遞上一道折子《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對宋仁宗皇帝的“不檢點”提出公開批評,并強烈建議有關(guān)部門加強市場環(huán)境治理。對此類傷風敗俗的演出開展一次集中“掃黃”行動,嚴令“今后婦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眾為戲”。
盡管司馬光的批評建議使宋仁宗心里不爽,但宋仁宗卻不好反駁,畢竟綱常倫理做天子的應該率先帶頭。由于司馬光衛(wèi)道士一般的強力輿論打壓,在開封風行一時的女子相撲游戲從此大為收斂,以致最終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