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項羽的名將龍且為什么會敗給韓信?
薄涼少年
秦末漢初,這一段歷史的主要人物就是項羽和劉邦兩個人,他們之間的楚漢之爭,一直以來都為人所津津樂道。龍且,是項羽手下的大將,韓信是劉邦大將,這兩個人,曾經(jīng)有過一次交手,那就是濰水之戰(zhàn)。龍且身為項羽手下第一大將,卻在這場戰(zhàn)役中敗給了韓信,自己也被殺,龍且是怎么失敗的,他為什么沒有打贏呢?
龍且不僅是項王軍中的一員大將,且是項羽麾下為數(shù)不多的猛士,自從跟隨項羽叔侄起義以來,戰(zhàn)功顯赫,很受項羽的倚重。曾被封為大司馬。
在秦二世二年,秦國的將領章邯將齊國的田詹打敗于臨濟,齊王遂求助于楚國,項羽率領龍且大敗章邯于東阿。公元前205年,早就因為分封天下對項王不滿的英布在隨何的游說下,殘殺了楚國的使者,徹底的叛楚投漢,英布此人驍勇善戰(zhàn),冷面無情,本是貴族的英布淪落為布衣,憑借自己桀驁不馴的身子骨,生生的闖出一片天,此人在戰(zhàn)場的應對能力,與政治智慧都不容小窺。
項羽在得到英布背叛的消息后非常震怒,遂派龍且,項聲前去討伐,雖然英布永冠三軍,但還不是龍且的對手,在淮南之戰(zhàn)中以英布逃亡告終。從這兩次的戰(zhàn)爭中可以看出,猛將龍且在戰(zhàn)場上也是很厲害的,那么擁有不少戰(zhàn)績的龍且,為何在濰水之戰(zhàn)中會被韓信輕而易舉的擊敗呢?
公元前203年,在北方戰(zhàn)場上的韓信士氣銳不可當,不僅攻占了魏國趙國,還一舉攻入齊國,將秦軍擊敗于歷下,收到齊國求助的項羽,當即派大將龍且前去支援,號稱擁有二十萬大軍的龍且開始著手準備抗擊韓信,這時有辨士進言道,漢軍遠赴千里作戰(zhàn),士兵們肯定會殊死作戰(zhàn),而楚軍與齊軍多是本土戰(zhàn)士,不免容易敗走逃亡,不如我們堅守不戰(zhàn),漢軍面對四周反叛的城池肯定沒有糧食的支援,那么我們就是不戰(zhàn)而勝。本來是勝劵在握的一場戰(zhàn)爭,可從歷史上來說,龍且敗了。
他敗的原因第一是居功自傲,貪功冒失。龍且在平定英布的戰(zhàn)役上嘗盡了甜頭,他迫切的需要這次的勝利來為他在權利上更進一步的封官加爵。他了解的韓信不過是軟綿綿的沒什么志氣,如果這次不是出戰(zhàn)而贏得敵軍,那自己又什么功勞可言呢?于是龍且率領楚軍在濰水布陣,打算渡河攻擊韓信軍。
第二是韓信才智過人,謀略靈活多變。韓信決不是謠傳的那般無能,而是深知兵法布局的能人異士,且作戰(zhàn)方針沒有固定的路數(shù),時常神出鬼沒,靈活多變。一早韓信就查看了兩岸的形勢,他命士兵們裝好幾萬河沙袋,圍囤在河流的上游堵住塞河道。次日兩軍交戰(zhàn),兵力弱于龍且的韓信軍逐漸處于下風,這正好應了龍且的推斷,逼迫韓信節(jié)節(jié)敗退。
在龍且的命令下,楚軍源源不斷的度過濰水攻擊韓信軍,正當龍且軍隊大部分渡水時,守在上游的韓信命令將沙袋移除,瞬間滾滾河水沖走大量的龍且軍,一時方陣大亂,韓信在此時趁勢出擊,主帥龍且也在亂戰(zhàn)中被殺,田廣見勝利無望,倉皇逃走。
濰水之戰(zhàn)是楚漢相爭的一個轉折點,龍且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自身的傲慢輕敵,另一方面他遇到善于用兵的韓信也注定他慘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