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恨明教 為什么沒有和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
木槿天堂
《倚天屠龍記》當中,出現(xiàn)了武當派的創(chuàng)始人張三豐這個角色,而張無忌作為張三豐入室弟子之一張翠山的兒子,也是深受張三豐的喜愛。然而張三豐對明教卻是恨之入骨,提起明教的時候,都是喊“魔教”,可見張三豐對明教沒有什么好印象。但是后來又有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訓明教的時機,為什么張三豐卻并沒有參加?張三豐既然恨明教,又為什么不去圍攻它呢?
看過倚天屠龍記的人都知道張三豐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對明教的印象很不好,他一口一個魔教,比如他和張無忌一起在漢水的時候,遇到了常遇春和周芷若,張三豐看常遇春在與元兵的交戰(zhàn)中,勇猛異常,但是常遇春還是受了傷,眼看常遇春性命不保,張三豐立馬把他救了下來??墒钱攺埲S聽說常遇春是明教中人的時候,他就很不高興,張三豐還勸常遇春加入武當派,可惜常遇春沒同意,如果常遇春真答應了張三豐的話,朱元璋可就要少了一個開國猛將了啊。
不得不說,這張三豐確實是挺痛恨明教的,那么問題來了,張三豐對明教如此的恨之入骨,那么當六大門派相約圍攻光明頂?shù)臅r候,張三豐為什么沒去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筆者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張三豐地位高,在武林中,張三豐已經(jīng)是一百歲的高齡,放眼當時的整個武林,幾乎所有人都是他的小輩,因此張三豐作為武林中的老前輩,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如果他親自去光明頂?shù)脑?,顯得他以大欺小了,所以張三豐派了武當五俠去光明頂,他自己則留在了武當派。
張三豐仍然沉浸在痛失愛徒的悲傷之中,張三豐在張翠山死后,他悲痛欲絕,他把武當派的大小事務都交給了大徒弟宋遠橋打理,他自己則宣布閉關,一頭扎進了對武學的研究之中去了,張三豐的閉關,表面上看是為了研究武學,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層因素,那就是對于張翠山的死,他一直都很悲傷,但是張三豐畢竟是張三豐,他把悲傷化為了力量,這期間他很少過問江湖之事,終于創(chuàng)作出了太極拳和太極劍。張三豐每天忙于研究武學之中,因此他無暇親自光明頂了。
張三豐留在武當,是為了壓陣,以防有人偷襲武當派的老巢。張三豐畢竟也是個老江湖,在江湖上跑了那么多年,大大小小的場面,也都見過不少。因此,當其他五大門派都傾巢而出的時候,張三豐選擇了自己親自留守武當派,為的就是留一手,防止有人趁武當派空巢的時候,前來偷襲。
畢竟武當派崛起的速度異常迅猛,在短短數(shù)十年間,武當派就做到了與少林派并駕齊驅(qū),發(fā)展如此迅猛的武當派難免遭到江湖上各方勢力的眼紅。如果這些眼紅武當派的勢力,趁武當派傾巢而出的時候,襲擊武當派,那武當派不是就完蛋了么,所以張三豐不愧張三豐啊,他見多識廣,特意留了一手。
相信看過《倚天屠龍記》讀者朋友們都知道,張三分可以說是其中最厲害的人物之一。他的武功可謂是很厲害,不僅自己創(chuàng)立了武當派,而且還研究出了太極拳和太極劍,堪稱一代宗師。能夠達到這樣水平的人物,在倚天屠龍記中真的是不多。
當時,因為魔教(明教)縱橫江湖,并且貽害天下蒼生。由此六大門派(包括武當派)為了正義都參與了圍攻光明頂,企圖將魔教鏟除。而張三豐身為一個在武功和道德都堪稱完美之人,為何沒不參與參與。難道他忍心看著魔教危害江湖嗎?其實不然,張三豐之所以沒有參與到這其中,其實是有原因的。
張三豐和魔教有“親戚關系”
由于張三豐最得意的弟子張翠山,和明教法王白眉鷹王殷天正的女兒殷素素是夫妻關系。這樣一來,張三豐其實和明教的白眉鷹王是“勤加關系”,所以張三豐自然和魔教就有著“親戚關系”。也正是礙于這層關系,張三豐不好撕破臉搞出不和睦的局面來,不然讓自己得意的弟子和“兒媳婦”情何以堪。
張三豐認為明教未必是魔教,不乏有英雄人物
其實明教被叫為魔教,都是因為那個脾氣不好的滅絕師太給叫的。而后又在少林寺成昆的煽風點火之下,所以明教被叫成魔教的風氣就越來越勝。雖然明教當中有些人形式風格怪異,比如青翼蝠王喜歡吸食人血,這一點就讓人覺得明教就是魔教無疑。
直到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明教中人一起念起了教歌,一起以身殉教的時候,展現(xiàn)出了他們俠骨柔情,英雄氣概的一幕。原來這些人是秉承著拯救黎明蒼生為宗旨的英雄人物,而這一點也是張三豐所沒有看錯的。
張三豐是出家人,不愿糾纏于江湖恩怨
雖然說張三豐是一位集武學大成之人,但是他練就武學,只是為了強身健體和修身養(yǎng)性罷了。并沒有要爭名奪利,一爭高下的想法。況且他又是個出家人,講究的就是清凈無為、與世無爭、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對于江湖中的是是非非,打打殺殺,恩恩怨怨,張三豐自然是不會去管的。
而這一點可以從他一直在山上清修,很少下山可以看出。而當門派之中有什么事務要處理的時候,他都會派他的弟子們?nèi)ッ畹???梢姡瑥埲S已經(jīng)做到了超凡脫俗、自命清高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