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張貴妃是怎樣的人?為何能夠恩寵不衰?
走過晗冬
最近熱播的《清平樂》很多人都很喜歡看,但是對于劇中不同的人物卻評價不一,尤其是張貴妃,在眾人的眼中,明明就是一個典型的宮斗反派人物,心里只爭寵,與曹皇后和苗心禾形成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物形象,張揚(yáng)跋扈,很不討喜,但是趙禎卻十分喜歡。那這樣的人物形象和歷史上真實的張貴妃是不是一樣的呢?在真實的歷史上,張貴妃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如果真的和電視劇里面那樣的話,真的就能得到皇帝對她的獨寵嗎?真實的張貴妃究竟應(yīng)該如何評價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1.歷史上張貴妃是怎樣的人
關(guān)于她的歷史資料,其中記載了張貴妃的性格與《清平樂》有明顯反差。歷史上她也是敢愛敢恨,但為人懂禮儀有智慧,憑借自己的魅力獨受寵愛,甚至為了保住孩子平安降生,主動降級為“美人”。
她本來也是有野心想當(dāng)皇后,但她漸漸有了自知之明,覺察自己沒有當(dāng)上皇后受到朝臣的分量,于是只安心當(dāng)官家的寵妃。可以說歷史上的張貴妃有著出色的認(rèn)知能力和智慧。
不過有一點和劇中是相符的,那就是常向皇帝推薦親戚升官,她的父親成為清河郡王、太師開府儀同三司等,這也可以理解是幫助家人能過得越來越好。而且她憑借自身魅力一直沒有失寵,直到在31歲英年早逝。
張貴妃這一生可以說沒有電視劇中那么招人討厭,當(dāng)然電視劇對人物改動是為了推動劇情發(fā)展的,為了引起觀眾對這人設(shè)的“厭惡”情緒。讓原本略顯枯燥的歷史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2.張貴妃為何得到宋仁宗獨寵
史書對于張貴妃性格的描述并不是電視劇《清平樂》所描述的那樣。雖然仁宗時期大臣們對她不是太喜歡,但實際上張貴妃也不是靠縱情肆意才博得宋仁宗的獨寵多年。
司馬光《涑水紀(jì)聞》:上嘗宮中宴飲,后為俳優(yōu),上見而悅,逐有寵。后慧巧,善迎人主意。司馬光對于溫成皇后的描寫是她以漂亮聽話懂得迎合宋仁宗而得寵。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長得幸,有盛寵。妃巧慧多智數(shù),善承迎,勢動中外。也是對張貴妃以容貌艷美,心靈巧慧,從而獨得盛寵的描述。
宋仁宗一向是愛美貌女子,從他開始第一次選后時選中了張美的曾孫女而不得,到后來遇到美人尚氏和楊氏,兩位美貌的嬪妃,深得宋仁宗寵愛,而又因為大臣疑義最后送出宮,直到人到中年遇到比自己小14歲的張氏。
可以說張貴妃獨寵之路的初始時因為才貌超脫于眾人之上,獨得君王相看兩不厭。
3.宋仁宗有多寵愛張貴妃
宋仁宗趙楨是宋朝的第4個皇帝,他一個寬厚仁善的人,他很欣賞有才能的人,不僅是對盡職的官員是有著很大的寬容心,還對一些奴仆也是很好的,不會因為不大的事情就會去苛責(zé)處罰奴仆,還會為他們考慮。有次因為在逛花園的時候,他很口渴但是看到身邊的下人并沒有準(zhǔn)備,他就只是自己忍受著,回到嬪妃的宮里時,才立刻讓人倒水喝,他跟身邊人的解釋說如過那個時候就說出來的話,一些涉及到此事的人是會被給責(zé)罰的。
在一次包拯在跟他說事情的時候,因為情緒激動將唾沫星子都噴到其臉上的時候,宋仁宗也只是掩袖擦臉繼續(xù)聽包拯的建議。就是這樣一個追求賢明的人,在他的人生中遇見了一個女人,也就是張貴妃,還為她破例在最后還有皇后的時候,追封張貴妃為溫成皇后。張貴妃的母親曹氏是長公主府的舞女,她的母親帶著她以這樣的方式求生,也是因為她的母親被長公主看中,她被以一個“潛力股”給帶到宮里面交給一個宮女教養(yǎng)。
張氏絕對是被教養(yǎng)的不錯的,她也是很聰明的,本身就是一個嬌艷動人的女子,在一次宴會中被宋仁宗看中,成為了妃子。她先后是生有三個公主,一步步的從清河郡君最后是到了修緣,而本來就是被宋仁宗寵愛的她卻是有一次要求降級為美人,那個時候她的二女是剛剛的夭折。
張氏這招是以退為進(jìn),她也是沒有失寵,在5年后被封為了貴妃,地位僅次于皇后的位置。張貴妃實際上作為一個聰明人,自身的條件也是不錯的,她一生是絕對的逆襲了。在她病死以后,宋仁宗在還有皇后的情況下竟然還追封其為溫成皇后,他本擔(dān)心被彈劾因此隱瞞下來,但是這件事情就算是被朝臣反對的時候,他還是這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