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封狼居胥還高的封號是什么?有比比封狼居胥還高的封號嗎
愛都愛了
說到這個封狼居胥相必大家都應該知道吧,這個應該就是這個武將們最高的榮譽了,這是所有有追求的武將們的至高追求了,那么有的人就比較好奇了,這個封狼居胥這高,那么有沒有比這個封狼居胥更加高的封號呢?這個問題問得非常的有意思啊,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看看到底有沒有比這個封狼居胥還高的封號吧!
歷史上比封狼居胥還要高的封號當然是有的,歷史上比封狼居胥還要高的稱號有:“太廟獻俘,封禪泰山”,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兩個封號是針對皇帝的,而且歷史上也沒有幾個皇帝能達到這個封號,所以一般的人,或者武將們都無法企及的。

武將們最大的追求就是“封狼居胥”了,但是封狼居胥大家也知道的,這個其實也是一般人追求不上的,歷史上也僅僅只有幾個人能被稱為封狼居胥了,所以這個是信仰一樣的東西了。
其實和這個封狼居胥齊名的封號還有一個叫這個“勒石燕然”,那么這個勒石燕然又是什么故事呢?下面我們繼續(xù)來分析看看吧。

燕然山,即今蒙古國中部的杭愛山,離雁門關約1800公里。作為漢族抗擊匈奴的前線,燕然山頻繁出現(xiàn)在古詩中,如王維《使至塞上》“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李白 “倚劍登燕然,邊峰列嵯峨”。范仲淹的名句“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借用的便是《燕然山銘》刻石之事。
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將軍竇憲奉旨遠征匈奴,班固被任為中護軍隨行,參預謀議。竇憲大敗北單于,登上燕然山命班固撰寫了著名的燕然山銘文。燕然山銘被認為是我國有史記載的“邊塞紀功碑”的源頭。
燕然勒石因為班固的石刻銘文而載入史冊,但竇憲本人的戰(zhàn)功并不能與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相比。這是因為,一是當時并無邊患,竇憲只是因東漢內(nèi)部政治斗爭的需要而出征北匈奴。二是北匈奴衰弱已極,竇憲在竇太后支持下,集合精銳之師,勞師遠征,沒有不勝的道理。所以他的戰(zhàn)功也遠遜于封狼居胥的衛(wèi)青、霍去病,在歷史中的名氣也并不顯耀。
燕然勒石的歷史意義卻很重要。漢朝從白登之圍的恥辱為開端,到三百年后的燕然勒功,“大漢天聲”最終揚眉吐氣,“且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經(jīng)此一役,匈奴再無戰(zhàn)斗力,燕然勒石是當時匈奴人軍事力量集結(jié)的地方,漢朝沒必要再往北打了。正是有此意義,才能明白燕然勒功的威懾意味。班固在《封燕然山銘》中贊揚竇憲率領的漢軍為“鷹揚之校,螭虎之士”,浴血奮戰(zhàn),克敵無數(shù),堪稱“陵高闕,下雞塞,經(jīng)磧鹵,絕大漠”,直到“躡冒頓之區(qū)落,焚老上之龍庭”。此次功勛的歷史意義怎么評價都不為過,即使是頗有歷史洞悉力的班固,此時也毫不謙虛了。
千年前的刀光劍影早已在歷史煙云中黯淡、湮滅。燕然勒功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標志著漢朝徹底擊垮北匈奴的勢力,中原王朝與北方匈奴三百多年的戰(zhàn)與和,最終以漢朝“雖遠必誅”的勝利而落下帷幕。

所以這個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真的非常非常讓人長這個志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