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西逃的時候都吃什么?
橙里路人
說到慈禧太后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慈禧太后是當時清朝的統(tǒng)治者,雖然當時清朝的皇帝是光緒帝,但是光緒帝并沒有實權,所以的實權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與其說光緒帝是皇上還不如說是被慈溪太后控制的一個面具罷了。后來八國聯(lián)軍侵華,慈溪太后倉皇出逃,像慈禧太后這樣一頓飯要吃100個菜的人出逃的時候都吃些什么呢?具體的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進北京城后,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等少數(shù)皇室成員倉皇外逃。
在慈禧太后出逃的第一天,為了安全起見,喬裝打扮成了漢人老太太。
而為了填飽肚子,生平第一次吃煮玉米;
為了解渴,和宮女們一同啃咬帶汁水的玉米秸稈。
除此之外,第一天晚上的住宿場所,居然選擇了昌平境內一個比較破敗的寺院——由于附近村莊住的都是回民,因為民族習慣上的不同,他們輕易不會接納外族人過夜。
一行人在荒廢的寺院中安頓下來之后,宮女們找來喂騾子的盆子,清洗之后,打來水,讓慈禧太后等人清洗一下臉部——寺院中找不到碗、盆等工具,也只好將就一下了。
此時,大家最為關心的就是晚飯如何解決了。
因為在出逃的路上,有些地方即使有錢也買不到任何現(xiàn)成的食物。

這個需要拋頭露面問題,自然要交給大太監(jiān)李蓮英、崔玉貴去做——所謂的主子們,自然是指望不上,宮女們則不適合拋頭露面。
大概一個時辰之后,李蓮英提著個大茶壺,托著幾個粗藍花水碗,崔玉貴則抱著個盆,拿幾雙筷子,快步走了進來。
據(jù)他們說,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說盡了好話之后,當?shù)厝四贸鰜斫o他們的,沒有要錢。
大茶壺中,是涼茶,茶水深褐色,慈禧喝了兩口,皇上喝了一口,就不喝了,說不如白水好喝——估計在他們口中,這味道根本無法入口。要不是渴急了,可能一口也不會喝。
崔玉貴端的是一盆粥,但這不是一般人家熬的米粥,而是當?shù)氐囊环N小吃——小豆粥。需要把小米和豆混合煮熟,用涼水再把它投涼了,要過好多遍涼水,投得越涼越好,用勺舀在碗里吃。
人餓,可以吃稠的。不餓,可以喝稀的。
出逃的第一天晚上,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皇后等,都是吃的是這樣的飯。

持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飯菜。
當然,在平生經過這惟一一次饑餓之后,慈禧太后等人也已經放下了臉面,吃下了一大碗這種低等的飯。
吃完飯后,茶壺、茶碗等不必送還,原主不要了,因為回民不用漢民用過的東西,尤其是炊具和茶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