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劍究竟有多長 以至于拔了三次都沒拔出來?
面癱臉
“劍”這種武器自古有之,可以作為防身用的武器,也可以佩帶在身上作為一件裝飾,可以說流行度相當之高。但是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古人的佩劍有著謎一樣的長度,就好比秦始皇的佩劍,長度能達到自己連拔三次都拔不出來,必須背在背上才能抽出來的地步。那么,我們就來看一看,這拔不出來的長劍,究竟能有多長。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一下有關秦始皇身高的猜測。《太平御覽》中說秦始皇身高有八尺六寸,按照秦朝一尺23.1厘米來計算,秦始皇應該有1.98米。只不過這是一千多年以后北宋時期的記錄,并不見得有多靠譜。那么,在稍微近一些的司馬遷的筆下,秦始皇瞬間成了一個擁有各種生理缺陷的人,而且長得還特別丑特別矮,總結下來就是矮矬窮。當然了,窮倒是不窮。
但是又有人對此提出異議,一個小孩多少都會有一些父母的遺傳,這樣說來,秦始皇長得倒不至于那么猥瑣。他出生在現(xiàn)今的西北地區(qū),應該屬于西北大漢的類型。這些雖然有道理,只不過也無法作為確定的依據,畢竟凡事總會有例外。還有兵馬俑,如果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制造的,最低也是1.79米,再加上秦始皇身為皇帝,就算為了國事日夜操勞,小時候又作為人質,可畢竟后來做了皇帝,飲食方面又能差到哪去?種種跡象表明,秦始皇的身高應該不會很低,少說也應該有1.8米。
接下來再看佩劍。西漢時期的史料記載,秦始皇的佩劍長七尺,換算下來就是接近162厘米。從這里也能看得出來,如果秦始皇真的不高,只有1.6米,他再佩一把比自己還高的劍,怎么都說不過去。更何況,荊軻刺秦的時候,秦始皇應當是穿著禮服接見的,禮服繁瑣,如果再加一把比自己還高的佩劍,就算是背在背上,恐怕也難以拔出來。
那么,為什么秦始皇的佩劍會有那么長呢?
首先,這就已經是一個誤區(qū)了。盡管西漢有這個記載,但是他們也沒見過真實的佩劍,這個數(shù)字也不知道是從哪里來的。從出土的兵馬俑坑里面的佩劍來看,能夠推斷出,秦始皇佩劍的長度應該在81到94.8厘米,其余六國一般在50到60厘米。小編在博物館看到過越王勾踐的劍,的確很短,比現(xiàn)在人們普遍用的、見的劍還要短上許多。因為按照當時的鑄造方式,這個長度是很合適的,再長就很容易折斷。誰也不想自己佩一把長劍威風凜凜,但是開打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斷了吧,秦始皇也不想。
現(xiàn)在流行的劍長一般在一米左右,根據不同身高選擇不同長度,才能比較合適地將劍拔出來。根據劍的長度以及秦始皇的身高,考古學家分析,他拔不出劍這件事情是成立的,原因在于他佩劍的方式。劍佩戴在腰間,想要抽出來,就只能抽出單手伸直的長度,就算他有兩米吧,一只手臂也不可能有一米長,因此,情急之下他抽了好幾次都沒有抽出來,直到有人喊“負劍”。
的確,任誰碰到這樣性命攸關的大事,都是會慌張的,也許荊軻的匕首離秦始皇就只有一張紙的距離,他一統(tǒng)天下的大業(yè)還沒有完成,又怎么可能甘心被刺死,自然是要躲,要反擊,在終于抽出劍之后,荊軻就沒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