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貴和王寶釧故事里的寒窯到底有多冷?
木槿天堂
說到薛平貴和王寶釧的愛情故事想必很多網(wǎng)友也是有所耳聞的,這兩個人的愛情故事也算得上是非常的凄慘呀,這里面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寒窯這個地方,有很多人記憶猶新吧?那么這個地方到底有多么的冷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來揭秘看看吧!

寒窯不寒,只是一個名稱。王寶釵沒有嫌棄薛平貴落魄,薛平貴飛黃騰達時沒有拋棄王寶釵。他們的愛情沖破封建世俗觀念,不離不棄值得世人學習。
西安城南大雁塔附近的武家坡有一孔破舊的窯洞,窯洞上沿題有“古寒窯”三個字,相傳當年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等待丈夫薛平貴歸來的故事,就是發(fā)生在這里。王寶釧是唐朝宰相王允的女兒。王允沒有兒子,只有三位如花似玉的干金,兩個姐姐都婚配得門當戶對,父母也想為待字閨中的小女兒找一位乘龍快婿。
當時長安城南一帶,山環(huán)水繞,風光秀麗,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京城長安的皇族顯貴、文人雅士、貧民百姓,都喜歡到這里賞花游春。這年春天,王寶釧也帶著幾個丫環(huán)來南郊踏青,不料遇上一伙風流公子追隨糾纏。這時,旁邊一位衣著陳舊的年輕書生看不過去,果敢上前攔阻這伙人的無禮行為。這些惡少一擁而上,對書生拳腳相加。那書生只略擺架式,輕輕一撞,便把那伙中看不中用的錦衣公子撞得七倒八歪,他們心知不是書生的對手,相扶著罵罵咧咧走開了。
王寶釧暗自佩服書生的功夫和膽略,見那群風流公子走開,連忙上前行禮感謝。書生略有些靦腆,連聲說:“理當如此,不必多禮!”書生愈是客氣,王寶釧就愈是欣賞他,口中稱謝不已,一來二往,兩人便熟絡起來。這書生只說自己叫薛平貴,父母雙亡,家庭敗落,只剩下自己一人。在王寶釧看來,這書生不只是武功高強,而且知書達禮,雖然衣著寒酸,卻掩蓋不住氣宇軒昂,不由心生愛慕。于是兩人結伴游玩,一路鳥語花香,春氣襲人,一種溫馨的感覺回蕩在兩人中間。薛平貴知道了眼前的乃是相國千金,不但容貌姣美,言談舉止又那么嫻雅而不矯揉、端莊而不傲慢,確實讓他著迷,但又自愧太不般配。日暮分手時,兩人眼光中充滿眷戀與不舍。
不久,老父又摧促三女兒趕快訂下婚事,王寶釧靈機一動,提出了以拋擲繡球來決定終身大事的辦法,王父應允了。寶釧想,自己拋球征婚的消息一傳出,有情郎薛平貴一定會趕來參加,到時繡球落哪方就全憑自己決定了。王父暗中決定,到那天院門要把緊,只放些有身份的公子進來,這拋球的規(guī)矩可是“中雞嫁雞,中狗嫁狗”的,可不能讓那些貧賤小子撿了便宜。于是王家院里搭起了高高的彩樓,訂了個黃道吉日由三拋擲繡球擇婿。消息傳出后,遠遠近近的名家公子都爭相趕到王家,因為大家早就風聞了王家三的才貌,又貴為相國千金,都想來碰碰運氣。王家的院門果然把持甚嚴,不是有頭有臉的人決不許進。聰明的寶釧讓上次同去春游、見過薛公子面的貼身丫環(huán)到院外悄悄尋找薛平貴,讓她帶薛平貴從側門進院。
吉時已到,一陣鑼鼓炮仗響過之后,衣著艷麗的小手上托著一個五彩繡球站在樓上。樓下院中披紅戴綠的公子哥兒們轟動起來,都伸長了脖子,期待著天賜良緣。上面王寶釧粉面含笑,玉腕翻處,繡球翩翩落下,不偏不倚,正打在院中一角的布衣公子薛平貴頭上。王允一看,繡球拋中的女婿竟是一個衣著寒酸的落拓少年,當即心中生怒,堅決反對。原本心中喜滋滋的寶釧,明白父親是見薛平貴貧賤,而不惜違約悔婚。此時,寶釧決意不再任由父親擺布自己的終身大事,嫁給了心上情郎薛平貴,王允一怒之下與她斷絕了父女關系。

這時薛平貴了無棲身之所,于是兩人搬進了武家坡的一處舊窯洞。在寒窯中,夫妻倆男樵女織,過著清苦的日子,幸而夫妻間互敬互愛,相依為命,苦日子也過得頗有滋味。雖然王寶釧的父親與她斷絕了關系,而老母卻無法割舍這個惹人憐愛的小女兒,不時派人來探望他們,送些錢物,使他們的生活得以維持下來。咸通九年,桂州邊區(qū)發(fā)生叛亂,攻占了邊防重鎮(zhèn),并向北逼進。朝廷出兵討伐,為了增強兵力,還令沙陀部隊隨軍助戰(zhàn)。文武兼?zhèn)涞难ζ劫F參加了沙陀的部隊。王寶釧是多么不愿意自己的丈夫離開,但薛郎是有才有識的偉男兒,總不能與自己終身相守寒窯,她擦掉淚水,為薛郎收拾行裝,揮手送他出征。
在沙陀部隊中,薛平貴憑著自己出色的武藝和才學,漸漸受到酋長朱邪赤心的重視。剿平了叛亂,薛平貴沒有來得及回長安探望久別的妻子,就隨軍駐進了大同。一次,薛平貴隨酋長一家到郊外狩獵,行到山崖時,朱邪赤心的女兒春花公主的坐騎突然受驚失控,揚蹄飛奔,眼看就要墜下懸崖。緊隨其后的薛平貴,飛奔向前,伸臂竭力攔住了公主的馬匹。兩匹馬行到山坡上,薛平貴下馬扶起受驚的春花公主,正值情竇初開的小公主,見救她的人是一位年輕英俊的漢族勇士,不由地心旌搖晃,就勢倒在薛平貴懷里。
從那天起,春花公主就如癡如醉地愛上了薛平貴。薛平貴心里一直掛牽著長安寒窯中苦等自己的妻子王寶釧,他不愿意背叛她誠摯的愛心??墒亲约涸谏惩硬筷犂镆恢蹦瑹o聞,若不抓住春花公主這個臺階,以后怕是很難再有高升的機會,何況若是惹惱公主,自己還不知道能不能在這里呆下去。權衡再三,薛平貴成了沙陀酋長的“駙馬爺”,他在沙陀軍中的地位自然也就急驟地升高了。當然,他不會忘記結發(fā)之妻,曾多次趁唐廷專使前來大同慰勞之際,悄悄托使者為王寶釧帶去書信金帛,接濟伊人的生活,當然他沒告訴她自己在這里已另配佳偶。而寒窯中的王寶釧始終矢志不移,紡紗度日,一心一意籌待著良人衣錦榮歸。
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總也不見薛平貴歸家的身影,后來竟還斷了音信。是薛郎變心了嗎?不是,是政局在這時發(fā)生了急劇的動蕩。薛平貴隨沙陀軍到了陰山。陰山與長安兩地遙遙,不通音訊,薛平貴心想不知何時才能與寶釧團聚。一年,長安情勢緊迫,大唐軍力不足用,沙陀軍人京援戰(zhàn),保住了大唐江山。
薛平貴隨軍來到長安,功成名就的薛平貴只身步行來到武家坡的寒窯中,終于與分別達十八年之久的妻子王寶釧見面了。夫妻相見,直從正午嗚咽流淚到黃昏。王寶釧終于走出了寒窯,被接入薛平貴府中。經(jīng)過了十八年的苦盼,王寶釧終于有了一個美滿的家庭。而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的故事也被人們傳為美談。
這個故事盡管史料上并無記載,但王寶釧忠于愛情,不向封建勢力低頭,含辛茹苦十八載而冰心不變,在她身上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婦女勤勞、勇敢、正直、忠貞的高尚情操,因而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喜愛,并代代傳頌。人們將相傳她居住過的窯洞稱為“寒窯“(意為貧困、清寒之窯)。

今天曲江池附近的農(nóng)田里薺菜(一種野菜)很少,人們說這是王寶釧當年吃糠咽菜時挖光了。尤其是戲劇《五典坡》從明朝起久演不衰,更使寒窯名聞遐邇。那時,這兒殿堂林立,樹木繁茂,西安周圍各縣民眾前去祭拜的甚多。寒窯內(nèi)部游覽寒窯,行至溝口,首先映入人眼際的是一座玲瓏精巧的小角亭,名叫“思夫亭”,是王寶釧登高遠眺、盼夫早歸的象征。經(jīng)思夫亭,依南坡前行,便是屹立在崖腳的五間大殿,名為“貞烈殿”,藍磚青瓦,雕梁畫棟,甚是富麗堂皇。殿內(nèi)塑有王寶釧與薛平貴的彩色塑像和薛平貴降服紅鬃烈馬的出征像。順此繼行,進一圓形磚門,便是寒窯古院。上下有兩層彩樓依崖而建,飛檐翹角,廊亭颯然。下邊兩窯為“別窯”和“探窯”,分別塑有王寶釧斟酒別夫,其母前來探女的塑像。這是根據(jù)戲劇《五典坡》中的兩節(jié)劇情而塑。從“別窯”沿樓梯而上,越過成仙洞,便是“茹苦洞”。相傳,這里就是王寶釧當年生活起居的寒舍。洞內(nèi)僅有一個小土炕,炕前洞壁上只有一個一尺見方的小窗戶,窗框是幾根歪斜的樹枝,洞內(nèi)幽暗無光,炕下僅有兩人轉身之地。出了窗院向東,即是“妖馬洞”,相傳此刻薛平貴所降妖馬的藏身洞穴,洞長100多米,窄狹曲折,漆黑清冷,游客需摸索著才能前行。出了另一洞口,始入后溝。這里是秦漢時代宜春苑的所在地,山林悄靜,悠然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