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怎么對付外族侵略的?外族侵略時優(yōu)先一致對外么?
籿銕殘惢
中國的歷史其實可以分成中原和草原,但是我們基本上學習的都是中原,很少接觸草原上的歷史。在古代,草原上的都是少數(shù)民族,時不時也會對中原進行侵略,不過從漢朝開始中原人都能牢牢掌握主動權,把外族限制起來。不過到了三國時期中原也已經(jīng)大亂,那還要怎么對付外族的侵略呢?實際上當時三個國家都有專門抵抗外族的部隊,效果也非常不錯。

在我國古代,整個天下一直都是分分合合的,分久了就一定會被統(tǒng)一,統(tǒng)一久了就必定會分散。但是這些朝代后期之所以滅亡大多都是因為統(tǒng)治者太昏庸或者就是過分的殘暴,不停的向老百姓索取,導致百姓困苦不堪,時間久了老百姓活不下去就會被逼迫起來造反。往往在一個朝代面臨亡國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的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有些國家被內部的憂患給替代了,而有些也是被外來的勢力吞并了。

不過呢,有一個朝代就比較特殊,它特殊在已經(jīng)快滅亡了卻仍然威懾著外敵,面對外敵依然是非常無敵的。這個朝代就是大漢王朝,后期的沒落是由于黃巾起義,被最底層的人員覆滅了這個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王朝。最終各方勢力失去了平衡,當時出了很多像董卓和袁紹這樣的擁兵自重的諸侯,當時王朝里面的官宦勢力和外戚勢力非常大,不過在后來董卓進京以后,就有很多士族崛起,之后天下便分成了三方勢力。

不過很奇怪的是就算當時中原地區(qū)亂的像一鍋粥,但是周邊的外族就想匈奴之類的卻沒有乘機得到什么好處,當時漢朝一邊處理內斗勢力一邊打壓這些外族。這樣的情況很少見啊,往往在國家覆滅的時候這些外族都會乘機鬧事,都會趁亂撈點好處。就比如說當時外族勢力最大的烏桓,特別是他們的騎兵,甚至比大漢王朝鼎盛時期的還要強大,不過就在這個時候,這些強大的騎兵卻吃了很多大虧,當時在北方游走的公孫瓚直接帶著一幫人狠狠地收拾了他們,打的他們再無還手之力,只有一直往外退,可見就算大漢王朝沒落了但是戰(zhàn)斗力還是很強大的。

再后來這些外族也逐漸的投靠了中原的諸侯們,比如說當時被打敗的烏桓直接投降了袁紹,借助袁紹來向公孫瓚報仇,還有大漢時期最厲害的匈奴和鮮卑等也被曹操給收了。這些外族后來大多都被諸侯們收編和消滅了,最后,烏桓被曹操給瓦解了,還有當時在西南邊境比較厲害的孟獲也被諸葛亮給收拾了,而且還被抓了七次放了七次,可以說是被玩弄的最慘的一個外族了。

在后來的三國爭斗中,這些外族不是被收編了就是被消滅了,在當時的部隊里基本都有一直戰(zhàn)斗力不同于漢族的外族部隊執(zhí)行特殊任務。所以在三國時期,其實這個時期也還是屬于漢朝,在這四分五裂的危難時候外族居然沒有入侵和撈到好處這實在是因為一個朝代的強大才可以做到!可以說自從當年的大秦帝國滅亡后,也就漢朝還有這樣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