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爹的小妾死了 兒子需要守孝嗎?
心都涼了
說到古代其實還是有很多規(guī)矩的,什么守孝系列的啊,還真的是很有說法的,但是最近有人問了,假如古代一位兒子的老爹的小妾死了,那么這位兒子需要守孝嗎?這個就其實很有說法的啊,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

我們先說一下結(jié)論吧,古代老爹的妾死了是不需要守孝的。至于原因么,我們下面慢慢道來。
古代妾的地位
妾在古代是一種獨特的婚姻載體,在整個婚姻作用的效力下,妾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妾這個字眼最早出現(xiàn)在《禮記·曲禮》中,后來在很多古書中均有記載妾,但是無一例外都記載了妾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在當時的法律中對妻和妾的處罰程度也不同,同等罪責,對妾的處罰程度要比妻嚴重很多,與人為妾是最低的婚配,一般人家都是不想讓自己的女兒與別人做妾的,有些妾則是買賣的娼妓。
妾無論來自貧苦人家還是來自娼妓, 都不外乎是拿錢財購買或是有人將其作為禮物贈送或者賞賜, 所以既不說是明媒正娶, 也沒有門當戶對的說法。則妾對于丈夫來說只是主仆關(guān)系, 沒有任何人格尊嚴和自由, 只要丈夫愿意, 他隨時可以將妾贈送或作價買賣。
由此可見,妾的地位基本與仆人的地位相當,地位十分低下。

納妾的理由
延續(xù)香火的需要。孟子講:“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古代如果膝下無子,在特別重視族權(quán)、父權(quán)、夫權(quán)的古代社會是無法容忍的,因此納妾延續(xù)香火成為最正當?shù)睦碛?。有些“賢妻”也會主動為夫納妾,主要也是為了延續(xù)香火,使家族枝繁葉茂。
任官、行商時照顧生活。在古代外出任官采用回避本祖籍的制度,而且每一處的任期都不會太長,不可能每次都拖家?guī)Э?,而且年邁的父母也不可能長時間一起舟車勞頓,因此一般要將妻子留在本地照料家人,納妾正好可以跟隨夫君照料其生活,這樣也就符合孝道的禮儀了,行商也是如此。
婚姻的不自主。古代大多數(shù)婚姻都是由父母包辦的,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都由父母包辦了,自己根本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更談不上什么愛情了,因此納妾也可以找一個與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何樂而不為。
地位、財產(chǎn)和權(quán)利的象征。在古代封建社會,顯示一個人的地位、財產(chǎn)和權(quán)利的不僅是土地、財務(wù)和人口的占有量,納妾數(shù)量的多少也是地位、財產(chǎn)和權(quán)利的象征。

納妾的方式及其來源
接受別人的饋送。
以婢女為妾。
通過買賣為妾。
抵債為妾。
納娼妓為妾。

綜上所述,古代妾的地位是相當卑賤的,有時基本和奴隸的地位相當,妾沒有經(jīng)過明媒正娶,其在夫家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也因此不會被社會和家庭認可。妾在死后所受到的待遇也與其生前沒有太大的差別。她們沒有與丈夫合葬的權(quán)利,甚至無權(quán)葬在家族墓地中,更無權(quán)進入家族的祠堂,且子嗣后代的地位一般都會比妾高,妾死了自然是不需要為其守孝的,當然還是有個別案例,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