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大樓里的蘇聯士兵僅僅23人 為何德軍遲遲攻不下?
釋懷人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最慘烈、最血腥、最殘酷的戰(zhàn)役,那就不得不說一說蘇德之間的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了。斯大林格勒是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不僅僅是伏爾加河邊的重要城市,同時也是蘇聯南方的交通樞紐,與當年蘇聯的重要產油區(qū)以及產糧區(qū)鏈接,是蘇聯戰(zhàn)略物資的中轉站。若是德軍占領了斯大林格勒,那么德軍肯定要切斷蘇聯的戰(zhàn)略補給線。所以雙方就圍繞著斯大林格勒展開了殊死搏斗,整個戰(zhàn)役整整持續(xù)了199天,雙方都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當中,巷戰(zhàn)的殘酷程度可以說是被無限放大了,在這里的每棟大樓,每一條大街小巷,每一扇窗,甚至是每一條下水道都是戰(zhàn)場,可以說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在這場戰(zhàn)役當中,德軍至少損失了100萬兵力,徹底失去了蘇德戰(zhàn)場的主動權。而蘇軍的傷亡則是更大的,近120萬的蘇聯紅軍陣亡,另外還有被屠殺的平民不計其數。在整個斯大林格勒的巷戰(zhàn)當中,有一處的戰(zhàn)斗堪稱是經典,這次戰(zhàn)斗就是“巴普洛夫大樓保衛(wèi)戰(zhàn)?!币驗樵谶@座僅僅只有4層的大樓中僅僅只有23名蘇聯紅軍,他們所面對的敵軍則是高于自己10倍人數的德軍。他們在大樓中苦苦堅守58天,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

這座大樓地處于伏爾加河畔,在斯大林格勒市的市中心地區(qū)。這棟大樓的周圍已經是被德軍強大的炮火和飛機移為了平地,到處是殘恒斷壁,唯獨只有這棟大樓頑強突兀的立在那里,成為了周圍數公里內最高的建筑物,是士兵們觀察敵軍動向的最佳觀察地。離這棟大樓不遠的地方就是伏爾加河上的一個碼頭,承載著蘇聯東西兩岸之間的物資轉運。所以說這棟原本毫不起眼的鋼筋混凝土大樓變成了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
事實上在1942年9月份的時候,巴普洛夫大樓就已經落入到了德軍的手中,但是后來蘇聯軍隊清楚的認識到了這棟大樓的重要性,于是便不惜一切代價又重新奪得了這種大樓的控制權,占領這個地方的制高點,保證了伏爾加河便蘇軍碼頭的安全。這個任務落到了雅科夫·費多托維奇·巴普洛夫的身上。當時他帶著一個由6名蘇聯紅軍士兵所組成的偵查小分隊,趁著入夜的黑暗襲擊了大樓。經過一番激戰(zhàn)過后,徹底消滅了樓中警衛(wèi)松懈的德軍,成功奪取了大樓,掌控這個據高點。

當德軍反應過來以后對這個據點展開了瘋狂的反撲。這個6人小分隊愣是頑強的阻擊了德軍2個晝夜,將一波一波的德軍擊退,愣是沒讓德軍步伐前進半步。堅持一段時間后,蘇軍陸陸續(xù)續(xù)的曾媛小隊趕到了。他們其中是一位中尉帶領著7人的機槍排,并且還攜帶一挺重機槍;還有一名上士帶領著6人組合起來的反坦克小組,擁有著3支反坦克步槍;還有一名稍微帶著4人迫擊炮組,裝備由2門50毫米的迫擊炮。
至此這棟大樓中被增加到了23人,其中11名士俄羅斯人,6名烏克蘭人,靈位格魯吉亞人、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韃靼人、猶太人各一名,就這樣一直多民族小分隊就集結起來了。在巴普洛夫的領導下,頑強地阻擊戰(zhàn)德軍的進攻,在該大樓堅守了58天之久。

那么他們是如何抵御德軍的進攻的呢?
首先這棟大樓內有著充足的戰(zhàn)略物資,因為當時被德軍占領以后,德國人就在這棟大樓里面囤積了大量的戰(zhàn)略物資,這里面包括食物以及各種槍支彈藥。這些物資可以說完全解決了小分隊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擁有著足夠的火力與德軍進行消耗。另外巴普洛夫還從大樓的內部秘密的修建了一條地下通道,直接通往后方。有了這個通道,那么大樓內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物資進行補充,讓蘇軍有著與德軍抗衡的實力。
其次就是,當巴普洛夫帶著小分隊重新奪取大樓控制權的時候,他們發(fā)現大樓的地下室還隱藏著30多名平民。為了躲避德軍,這些人全部躲藏到了地底下一直未被德軍發(fā)現。當時巴普洛夫動員他們離開,但是這些居民卻拒絕離開,主動要求留下來協助巴普洛夫戰(zhàn)斗。而事實上也證明了,這些平民在后來的戰(zhàn)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些市民幫助蘇聯士兵們修建防御工事,同時還能在危及時刻臨時投入戰(zhàn)斗,牽制德國士兵。而婦女平民則成為了臨時的擔架員以及護理人員。在戰(zhàn)斗的期間,這些人可以通過地下通道向外傳遞情報,同時也可以向內運送所需物資。將這些后勤工作交給這些平民去做,無疑是大大減輕了戰(zhàn)斗小組的負擔,讓這些士兵們能夠更加全神貫注的應付德軍的進攻,使得戰(zhàn)斗力發(fā)揮到了極致。
再者就是它們在大樓的外側設立一層又一次的鐵絲網,將整棟大樓與德軍完全的隔開了,同時還在鐵絲網的后面繞著大樓往出了一米多深的壕溝,并將壕溝注滿水。在即將冬季來臨的時候,我相信沒有哪個德軍士兵會試圖跳進壕溝,承受著刺骨的寒冷淌水通過。

另外巴普洛夫還在周圍布置了一圈雷區(qū),一旦德軍突破了防線,那么就會進入雷區(qū),緊接著德軍就會遭到地雷的攻擊。而且于此同時,蘇軍在大樓的內部布置了強大的火力點,還在地下室的通氣窗口的隱蔽位置設置了一門反坦克炮。二樓裝備了馬克沁重機槍,主要是設立在窗臺邊上的沙袋上。步槍手,狙擊手怎是在三樓,便于對敵人進行狙擊和觀察德軍進攻情況。樓地上安放的則是迫擊炮,技能避開德軍的攻擊,又能在制高點開炮進行遠程消耗。
最后一點就是蘇軍將所有房間的墻壁都鑿穿了,這樣的優(yōu)勢就在于能夠非常迅速的出入到各個房間,能夠及時的相互支援,或是迅速撤離。通過這些布置和方式,僅僅23名蘇軍士兵就與10倍于自己的德軍抗衡了58天,一直堅持到蘇聯援軍的到來。
由于巴普洛夫的英勇頑強,蘇聯保留了這座大樓的部分墻體,以巴普洛夫為其命名,并在殘破的建筑墻體上刻寫著“58”這個數字,以紀念23名蘇聯士兵和再此的平民抗擊德軍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