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消失的十天怎么回事?1582年10月日歷圖
虛假愛人
有朋友在觀看1582年的日歷時,發(fā)現那一年的10月中間少了10天,從4號直接跳到了15號,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覺得是電子日歷出了bug,不過從其他渠道觀看依然如此。其實這并不是顯示錯誤,而是因為當年使用的歷法出現計算上的偏差。我們目前用的公歷是叫格里歷,而它的前身是儒略歷法,這兩種歷法的偏差,導致1582年10月少了“10天”,下面就來了解下其中真相吧。

1582年消失的十天怎么回事?
大家將日歷調整到1582年10月會發(fā)現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那便是在這一個月中少了十天,從10月5日到14日這段時間在日歷上是沒有顯示的,而是從10月4日直接到了15日,這種現象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在很早之前就有人發(fā)現這件事情,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很多人認為這一個月發(fā)生了重大事件,導致日歷出現殘缺,其實真相并不是這樣的。當時并沒有發(fā)生任何重大的事件,只是歷法不完善造成的,大家沒有必要驚慌。
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的前身實際上是羅馬時期的《儒略歷》,當時羅馬是西方文明的中心,但一直以來歷法都不完善。在公元前46年,凱撒才請人整理出了歷法,這才有了我們說的《儒略歷》。
有了新的歷法之后之前混亂的時間得到了改善,大家在時間上也都有了明確的記載。歷法在前三年的時間都是365天,第四年是366天,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閏年,然后帶有周期性的不斷循環(huán),但是這部歷法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這部歷法以太陽年為基本的單位,當時計算出的回歸年長度是365.25日,比實際上的回歸年長了11分14秒,最開始的時候這點時間差距是看不出任何問題的,但是隨著時間的越來越長,后面也就出現了更多的關于時間的問題。
到了1582年,人們發(fā)現實際上的春分已經到了3月11日,比歷法中的3月21日提前了整整十天。歷法已經制定完成,現實情況又是如此,最后克拉維斯等人想到了一個能夠解決現實問題但不嚴謹的辦法,那就是直接從日歷上抹掉十天時間,具體時間是在大家過完這一年的10月4日之后直接跳到10月15日。
當這個新的命令發(fā)布之后大家雖然不是非常理解,但也只能這樣做,所以才會有大家說的1582年10月少十天的問題。

1582年10月日歷圖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在人類使用的日歷時段,消失的時間是在1582年的10月,而消失的時間段是在10月4日開始的,直接跳到了15日,而這10天并不是不存在,我們都知道,日歷只是一個“時間刻度”的象征,其實有沒有這“10天”的說法都跟我們生活沒有多大的關系,并不是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我們這10天之中是不是發(fā)生了某種事件,而故意進行消除的,甚至有人說可能與“瑪雅預言”存在一定的關系,而真正沒有這10天的原因,是因為“歷法”的問題,這才是沒有這10天的主要原因,是不是答案巔峰你的現象了,如果不去了解“歷法”肯定是不知道的。
在如今我們都知道,使用的公歷是“格里歷”,格里歷也就是我們的“公歷紀年法”。該歷法是一種源自于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歷或西元,并且就是在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準頒行。
這個時候相當于是“格里歷”的一個起步時段,而公歷紀年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也就持續(xù)到如今,我們還在使用之中,而如今我們是公元2020年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的兩千二十年,所以這個還是比較好理解。而在歷法的前身其實是儒略歷法,“儒略歷法”與現在個“格里歷”是有差別的。

“儒略歷法”是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zhí)行的,目的是取代舊羅馬歷法,而在“儒略歷法”,它的日期在一年被劃分為12個月,單數月份31天,雙數月份除2月份外30天,2月份平年29天,閏年30天,因此全年天數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年平均長度為365.25天。但是在我們天文學中,它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天文學家們是將地球環(huán)繞太陽轉動一圈的時間才定義為真正意義上的一天,周期約是365.2422天。
所以說從這個時間與儒略歷法相互比較之后,就存在一定的誤差,通過使用儒略歷法之后,每年多算了11分鐘14秒,所以這看上去是多了11分鐘14秒,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遲,這個誤差就變得越來越大,其實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來形容,那就是“積少成多”,所以到最后儒略歷法就與實際的太陽年察覺越拉越大,到了16世紀,這個偏差已經達到了10天。于是到了1582年,直接就將10月5日至14日抹掉,于是這10天就消失了,一去不復返,這個時候歷法又回到與太陽年同步,兩者就不存在差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