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龍袍為什么要用黃色?皇帝為什么喜歡黃色?
不與君同
在很多影視劇當中,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自然也是有很多東西是獨一無二的,這一點在龍袍上面體現(xiàn)得救很明顯。很多皇帝的龍袍選用的是黃色,既然皇帝使用了,那么民間就不能再出現(xiàn)黃色衣服,而且如果是戲臺上面的“皇帝”,他的衣服的黃色與龍袍的黃色也是有很大的差別的。為什么皇帝喜歡用黃色呢?龍袍是不是都是黃色的?
在唐朝以前,帝王服飾的顏色沒有形成統(tǒng)一傳統(tǒng),更不用說皇帝們都喜歡黃色。
東漢光武帝劉秀畫像
據(jù)《禮記·月令》記載,周天子“著青衣”。秦統(tǒng)一六國后,秦始皇推行五德之說,認為秦朝為水德,水德對應的是黑色,所以秦朝“衣服錦旗節(jié)旗皆上黑”,秦朝皇帝多穿黑色袍服。漢承秦制,西漢初服色也尚黑(后來有人提出漢朝應屬土德,東漢又改為火德)。因此,關于秦漢的影視劇里,帝王多為黑色袍服。當然,影視劇對秦漢帝王角色也做了符號化處理,一出場往往是玄衣纁裳的冕服(冕服是一種禮服,用于祭祀和大典),也不嚴謹,這里就不在一一贅言。
隋文帝楊堅畫像
話題回歸到皇帝服飾的顏色上來,黃色究竟是如何與皇帝扯上關系的呢?
這還得從隋文帝說起,《隋書》、《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曾多次提到的,隋文帝喜歡穿赭黃袍。唐承隋制,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就連穿衣服都學習他姨父隋文帝,經(jīng)常穿赭黃色常服,“至唐高祖,以赭黃袍、巾帶為常服(《新唐書?車服志》)”。
十分需要注意的是,這里說的是赭黃(柘黃或赤黃),并非一般黃色,更不是明黃,而是土黃,比較深?!恫捷倛D》對赭黃袍有明顯體現(xiàn),畫中唐太宗所穿常服顏色即相對較深的赭黃。
《步輦圖》局部(李世民)
這種赭黃袍,開始并不禁臣庶使用,也沒有正式進入唐代服制,只不過是帝王日常的偏好而已。唐玄宗時期官修的《唐六典?殿中省》之“尚衣局”陳述天子服飾制度,在羅列所有正式服飾之后,僅在最后加一小注“自隋文帝制柘黃袍及巾、帶以聽朝,至今遂以為常”。
而后因為歷代唐朝皇帝也都偏好赭黃袍,赭黃色(柘黃或赤黃)漸漸成為皇帝的專屬色,“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黃,遂禁臣民服(《新唐書?車服志》)”。所以,杜甫《戲作花卿歌》里有一句“綿州副使著柘黃,我卿掃除即日平”,就借用“著柘黃”穿赭黃袍來代指段子璋謀反。
宋宣祖(趙匡胤之父)坐像軸
赭黃(柘黃、赤黃)色作為皇帝服飾常用顏色,逐漸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唐朝之后的五代時期,兩次“黃袍加身”事件正說明這一點。
“黃袍加身”并非趙匡胤首創(chuàng),他也是模仿了他的前任老大——郭威。五代后漢時,后漢隱帝劉承祐不想被大臣郭威等人牽制,于是派人去謀殺郭威,激起了郭威反叛。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了,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包括郭威還在襁褓中的兒子。
宋仁宗(趙禎)坐像
郭威帶兵攻入京城開封,假意擁立新帝,讓太后臨朝聽政。京城局勢剛剛穩(wěn)定,就突然傳來契丹南下的急奏,于是郭威帶領大隊軍馬北上抵御,途徑澶州發(fā)生兵變,將士們扯了塊兒黃旗披在郭威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郭威帶兵馬返回開封,逼太后任他為“監(jiān)國”,隨后順利奪權稱帝,國號大周(史稱后周)。
當初黃袍加身的郭威怎么也沒想到,他的王朝很快就被手下小弟趙匡胤用同樣方式給顛覆。不過趙匡胤很精明,未免自己走上郭威的老路,干脆來了個杯酒釋兵權,從此大宋重文輕武,再無將帥篡位的后顧之憂。
明孝宗朱佑樘
歷史接連上演兩次“黃袍加身”,黃袍之于皇帝更成為一種不可逾越的禮制。因此,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就下詔禁止官員和百姓穿黃色服飾,禁黃的范圍也不只是“赭黃”,而是包括柳黃、明黃、姜黃等所有黃色。
明代皇帝冕旒冠
到了清朝,皇帝的朝服顏色又由赭黃改為亮度最高的明黃色,除了特殊賞賜(黃馬褂),普通人依舊與黃衣服無緣。因為清代距離我們最近,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都誤以為皇帝的服色就是“明黃”,以至于很多古裝影視劇里的皇帝也不管哪個朝代,就穿明黃色衣服,誤導觀眾。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
需注意的是,古代禮儀有“上可兼下,下不可僭上”的規(guī)定,黃色成為皇帝專用顏色后,只是禁止官員和百姓穿黃衣服,但不意味著皇帝所有衣服都是黃色(赭黃或清朝明黃)的,更不意味著皇帝們都喜歡黃色!根據(jù)不同場合的需求和皇帝個人喜好,皇帝的衣服也有其他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