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李世民敢造反 朱棣卻不敢?
欲蓋彌章
唐朝時期,因為有了玄武門之變,才有了李世民的皇帝之位,才有了貞觀之治和“盛世大唐”。雖然說李世民皇帝的位子得來的不正當,但是也不可否認,他的確是一位好皇帝,敢于挑起天下的重任,不論他造反的初衷是什么。而明朝時期,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兩人,卻與李淵和李世民,有相似點,也有不同點。李世民敢起兵造反,可是朱棣卻不敢這樣做,這是為什么呢?他們之間又是什么樣的性格和經(jīng)歷,造成了這種差異呢?
李世民都敢造反,可為啥朱棣不敢,原因讓你明白一個道理。李世民的老子是李淵,朱棣的老子是朱元璋。但李世民卻敢造反,但朱棣卻不敢這么做?;蛟S有些人認為,這事肯定因人而異啦,怎么可能人人都一樣呢。
據(jù)說,李世民的父皇做事優(yōu)柔寡斷的,而且大權(quán)也不掌握在他的手中,所以這對李世民來說,造反的客觀條件可是具備了。而且他自己本身也野心勃勃的,做事干脆利落,心狠手辣。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手握的兵權(quán),實力各方面都具備。
相比之下,朱棣的父皇是個狠角色了,做事干脆利落,而且自己手握著兵權(quán)。他的父皇還是比較謹慎的一個人,覺得兵權(quán)還是在自己手中比較靠譜。而他自己呢,也是個比較穩(wěn)重的人,做事思前考后,不會做出沖動的事來。
這樣一比,確實前者造反的可能性更大一點。但值得我們質(zhì)疑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兒子要造老子的反?
這其中的奧妙自然大有來頭了。這不會造反的朱棣呢,也有他不會造反的理由。雖然史書記載他父皇十分心狠手辣,就連開國功臣,也被他處置了不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可是采取了很多措施啊,凡事有點大權(quán)的人,都會被默默的削弱掉勢力,以免日后成為隱患。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對自己的孩子們卻十分的問好。他自己做了皇帝的寶位,也把自己的孩子們封了藩王。要知道前朝為了削弱藩王的勢力,早就廢除封藩了。但他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們也有坐享天下的感覺,把他們都封藩了。而且,他對自己的孩子也很看重,這樣的條件下,誰還會想著造反呢。
李世民可沒這么好的待遇了。當他的父皇登上皇位后,他就成為一個虛職了,并沒有多大的權(quán)利。想想他之前打天下的時候,自己帶領(lǐng)一支軍隊,人人都聽他的??涩F(xiàn)在呢,只是一個稱號而已,這種落差實在太大了。
當時他不愿放下自己手中的兵權(quán),就是覺得自己如果把兵權(quán)交出去,自己就真的一無所有了。當時的太子知道他有這個想法,所以想要早點對他下手,趁現(xiàn)在父皇還在,說不定還有點勝算。但他哪知道李世民也早有打算,提前就干掉了太子。當時父皇還在呢,就這樣把當朝太子殺了,肯定還受到懲罰了。這要是不懲罰他,皇上也難以向天下百姓交待啊。但是唯一一種不受懲罰的辦法,就是使得皇帝退位,自己當皇帝。
就這么機緣巧合下,李世民就不得不造反了。其實他的這種行為也是可以被理解的,畢竟天下穩(wěn)定后,自己拼死拼活卻什么也沒得到,還要放棄自己的那幫兄弟。這種落差實在太大,一般的人也實在扛不住。相反,朱棣卻受到自己父皇的重用,而且手里也有一點特權(quán)。有著安穩(wěn)的日子不過,誰會想著造老爹的反呢。有時候,環(huán)境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狀況。不同的背景下,有著不同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