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jīng)常出口成臟的人是什么心理?
小谷君
今天就讓小編為各位分析一下那些經(jīng)常出口成臟的人是什么心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想口頭語那樣說著臟話,是針對誰還是個人教養(yǎng)問題呢?我很像知道那些經(jīng)常出口成臟的人是什么心理?他們不會覺得不好意思么?
說臟話的原因,大部分人表示那樣說能夠表達真正的自我、釋放負面情緒。
心理學家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那些無辜的犯罪嫌疑人比有罪的更容易爆粗口。研究證明,喜歡說臟話的人很少撒謊。那些在社群網(wǎng)站上說臟話的人也一樣。作家David Stillwell表示,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說臟話這件事。經(jīng)常說臟話的人會被看作不禮貌,而且不受人歡迎。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們心中想什么就說什么,不會刻意修飾語言,自然很少說謊。
▼心理學家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那些無辜的犯罪嫌疑人比有罪的更容易爆粗口。研究證明,喜歡說臟話的人很少撒謊。那些在社群網(wǎng)站上說臟話的人也一樣。作家David Stillwell表示,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說臟話這件事。經(jīng)常說臟話的人會被看作不禮貌,而且不受人歡迎。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們心中想什么就說什么,不會刻意修飾語言,自然很少說謊。
▼心理學家調(diào)查了276名參與者說臟話的原因,大部分人表示那樣說能夠表達真正的自我、釋放負面情緒。調(diào)查人員用參與者是否誠實指出別人的過錯、是否在游戲中耍詐、是否利用別人來衡量他們的誠信值,并讓參與者列出他們最常用的臟話,用以衡量他們平時說臟話的頻率、數(shù)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些寫下更多臟話的人更少說謊,對謊言很抵觸。
在另一個實驗中,他們請74000名臉書用戶參與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在社群網(wǎng)站上說臟話的人更加誠實。擅長說謊的人很少用第一人稱,卻常用「心」、「緊張」等等詞匯。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讓自己在社群網(wǎng)站上顯得更好一些,而無關嚴重不道德行為。不要再對說臟話的朋友敬而遠之,說不定那是個很真誠的人呢。
一般情況下,不說臟話是有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但一旦臟話完全消失,那么這個世界也將萬劫不復。
語言的作用,是表達思想與情感,傳遞事實與信息,而說臟話恰恰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舉個夸張的例子。
在球場上,裁判做出了奇葩的判罰,我方隊員被對方球員惡意犯規(guī),鏟斷了小腿,球落到了對方球員腳下。此時,裁判不僅視而不見,還示意比賽繼續(xù)進行,要求被鏟斷腿的球員趕緊爬起來。
此時看臺上的球迷一定會喊“裁判傻逼”的,而且你也很能理解大家的情緒。這個時候你再皺著眉頭說:“球迷怎么那么沒素質(zhì)啊?罵人是不對的!”
相信你就該挨罵了。
而且,在這世界上,臟的不是話,是思想。
為什么這么說呢?
你想,屌和逼同樣作為臟字,是“很”“極”的意思。
傻屌,是傻到極端。
傻逼,也是傻到極致。
雖然表達者這樣表達會很舒服,卻可能讓不太愛說臟話的人感覺非常不舒服,這會污染別人的耳朵。
相反。
太屌了,這話看起來就不臟。
牛逼,這話看起來也不臟。
同樣帶臟詞,卻沒人反感這兩倆兄弟。
那么,是不是用于否定別人的臟詞令人不爽,而用于夸贊別人的臟詞就令人感覺欣慰呢?
也不是。
一個明智的人飆臟話罵一個弱智的人,大家會覺得那叫真性情。
一個弱智的人用臟話贊一件很二的事,大家會覺得那叫沒腦子。
由此可見,臟話作為一種話,并不能脫離語言的范疇,它是自我表達的工具。一個人說出的話雖然飆臟字,但卻能引起大家的共鳴,這說明你和他是一樣的情緒,他準確地表達出了你想要表達的意思。
因此,只要存在情緒,就會存在臟話,即便臟話不是表達情緒的唯一方法。
最后,為什么說“一旦臟話完全消失,那么這個世界也將萬劫不復”呢?
說白了,臟話表達強烈的情緒,在容易引起不適的場合要加以控制,私下里也最好多用于僅僅當做語氣助詞。
回國幾個月了,乘坐交通工具的機會越來越多了,無論是打車,坐公共汽車,還是搭乘朋友的汽車,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人們越來越出口成臟了。
某日,乘坐學生的汽車,車上有她2歲半的小侄女,聰明伶俐。正在駕駛中,前方有一司機突然掉頭,弄得我的學生趕緊踩剎車,與此同時,學生罵了一句:“媽了個X的!”誰料,她的小侄女馬上也來了一句:“媽了個X的!”我和學生學生哭笑不得,學生馬上捂住小侄女的嘴:“不許學我!”
又一日,我跟女兒乘坐840公共汽車,一路上司機跟旁邊的熟人就嘚啵起沒完,他沒有一句話不帶臟字。到了中山門站,一老人蹣跚而上,我女兒馬上起來讓座,老者說,我坐后邊兒去。這時司機嘚啵的就更起勁了:“給他讓個屁,沒事他媽的在家呆著不是的,給他媽的讓個座還挑三揀四的,這種人就欠他媽的淡!”我跟女兒面面相覷。
某日,乘坐830公共汽車,正趕上小學放學時間,學校門口停了很多汽車等著接孩子,造成馬路上的汽車行駛緩慢。司機這時來氣了:“明天我他媽的車上放幾個瓶子,看見停著的汽車我就照著窗戶扔過去,看你媽的明天還停不停!”一乘客連忙打岔道:“家長也不容易,不都是為孩子嗎?”誰知司機更來氣了:“有他媽的嘛用,爹媽不夠揍,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也他媽的不夠揍!”
昨晚,從濱江道打車回家,司機一路上都在抱怨,汽車正在拐彎時,前方一女士突然駕車穿越馬路,差點跟出租汽車撞上。出租司機大發(fā)雷霆,搖下車窗破口大罵:”小X尅的,找死啊!你他媽的搶嘛?找挨(讀nai)X??!”
我們的國民是怎么了?是生活不如意嗎?是憤世嫉俗嗎?
也許是,也許都不是!
但是,我隱隱約約地覺得,人們對社會、對周圍的人充滿了不信任,充滿了敵意!他們用這些臟話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雖然什么作用都不管,但是,老百姓的心理,管他有用沒用,罵出來就痛快了!
有的時候也很同情這些人,他們對那些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人們恨之入骨,對那些亂闖紅燈、亂停車輛、退休后沒事干又能免費乘車的老年人心里是不滿的,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種現(xiàn)狀呢?我想明眼人一眼就能能看出其中的端倪的!
假如政府加大治理的力度,人們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了,人們有發(fā)泄的管道了,那時候人們還會出口成臟嗎?
只有心情急躁,自尊心特別強,認為自己都比別人聰明,眼空 ̄切,又特別愛虛榮。這樣在別人面前表演失得其反。無素質(zhì),無教養(yǎng)可恥下場。人應該有理不在聲高,放下身態(tài),以平和心態(tài)耒對待。以虛偽形式掩蓋共有人性本質(zhì),這就是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