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為什么用大材小用評價辛棄疾?大材小用典故介紹
花蝴蝶
陸游和辛棄疾都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兩位也都心心相惜。陸游曾替辛棄疾感到不值,還在一首詩中稱辛棄疾被大材小用。其實縱觀辛棄疾一生,的確有些憋屈,他早年奮不顧身投入到抗金的事業(yè)中,卻頻頻受到排擠和打壓,簡直令人感到心寒。辛棄疾的抱負、理想讓陸游感到敬佩,兩人也是相見恨晚。這次就來講講大材小用背后的這個典故,以及辛棄疾的一生,下面就來了解看看吧。

辛棄疾,字幼安,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英雄、愛國詞人,他是豪放詞派的杰出代表,被譽為“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人,他和隋唐時期的秦瓊秦叔寶是同鄉(xiāng),也就是因為他們這兩個著名人物,而使得歷城名揚天下。
辛棄疾出生于公元1140年,這時北方已全部淪陷于金人之手,濟南府也成為了金國的屬地。辛棄疾在少年時,曾拜當時著名的田園詩人、文學家、教育家劉瞻為師,并成為他最得意的門生。辛棄疾從小就目睹著漢人在金人統(tǒng)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誓要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公元1161年,年僅二十一歲的辛棄疾,在家鄉(xiāng)歷城拉起了一支兩千人的隊伍,扯起抗金大旗,奮起反抗金人的統(tǒng)治。后來他審時度勢,又率眾加入了由濟南府耿京領(lǐng)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

公元1162年,辛棄疾奉耿京之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lián)絡,接受朝廷的管轄與敕封。不料就在他完成使命返回濟南的途中,卻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起義軍潰散的消息。于是辛棄疾便率領(lǐng)僅有的五十多個隨從,去襲擊有幾萬人的敵營,并成功將叛徒張安國擒獲,然后又把他帶到建康南京,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辛棄疾此番的驚人壯舉,以及他勇敢果斷的表現(xiàn),頗有趙云趙子龍大戰(zhàn)長坂坡的風范,使得他名重一時,備受推崇?;谛翖壖驳墓兒吐曂?,宋高宗就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辛棄疾便開始了他在南宋朝廷跌宕起伏的仕宦生涯。
辛棄疾雖然有卓越的才能,但現(xiàn)實對于他來說是殘酷的。由于南宋朝廷屈辱茍安的政策,始終不把收復失地當回事,不愿舉兵北伐,這使得辛棄疾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再加上他執(zhí)著倔強、不愿隨聲附和的性格,使他不但一直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還屢受壓迫排擠,搞得他在官場難以立足,不斷地被革職閑置。

辛棄疾懷著報國無門、悲憤無奈的心情,寫下了斗志昂揚的力作《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這首詞生動描繪出了一位披肝瀝膽、忠貞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辛棄疾一是借此來表達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二是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這首《破陣子》是辛棄疾作品中最為豪邁悲壯的一首詞,讓人熱血沸騰,千百年來被世人廣為傳誦。

公元1203年春,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知府。當他聽說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就閑居在此地,便去拜訪這位年長他十五歲的前輩。兩人交談甚歡,相見恨晚,成了忘年至交。
后來陸游還專門為辛棄疾寫了一首《送辛幼安殿撰造朝》的七律詩,里面有兩句這樣評價辛棄疾:“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边@意思是說辛棄疾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不亞于古代管仲與蕭何那樣一流的人物,現(xiàn)在卻被南宋朝廷這樣大材小用,實在是令人嘆惜!陸游發(fā)的這番感嘆,也為后世留下了一個成語--大材小用。